可怕的是连对生活的想象也没有

将《把生活过成你想象的样子》的封面发在空间,很多朋友留言说很喜欢,喜欢的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这个名字符合了他们内心的某种期待。不知道这样是否意味着,多数人其实过得并不如意,没有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象的样子。又或者,他们的状态是自己喜欢的,所以赞赏这个名字,但这样的人是极少的吧。作者星稀,自我简介里写: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只想倾其所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么年轻的女孩,就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
  • 孕产育儿
  • 2108
  • 2015-04-18

  向日葵 - 燃烧生命的花

一八八八年七月以后,为了迎接高更来到阿尔,梵高画了一系列《向日葵》。“向日葵”有特别的象征与隐喻吗?在法国南部,到处可见大片大片的葵花田,在艳阳高照的夏日,这些明黄色的花朵,仿佛反射着灿烂的太阳的光。向日葵像在阳光中燃烧自己的花朵,冶艳、顽强、热烈、剽悍,使人感觉到旺盛而炽烈的生命力。梵高寻找着阳光,从郁暗的荷兰到巴黎,又从巴黎一路南下到阳光亮烈的阿尔,梵高自己像追逐阳光的人。他觉得向日葵是热烈明
  • 孕产育儿
  • 1715
  • 2015-04-18

  房间与椅子 - 两个人的记忆

也是为了高更要来阿尔,梵高刻意布置了他的房间。梵高的创作回到了非常个人的理由,不再是对农民、矿工、穷困流浪汉或妓女的关心,他认真描绘自己生活中的细节,为朋友到来插的向日葵花,为朋友布置的房间,最后缩小到自己坐的椅子和高更坐的椅子。梵高似乎放弃了最初读神学时为世人做救赎的伟大野心,他回到很个人的救赎。救赎可不可能是对生活最根本的关心?梵高显然在渴望一种平凡的幸福,一种爱与被爱的幸福。他画《房间》的时
  • 孕产育儿
  • 1855
  • 2015-04-18

  自画像 - 看到自己最深的灵魂

梵高与高更两个月的相处像是一种实验。依据后来高更的回忆记录,当时他们的钱是放在一个共用的纸盒中,纸盒中的钱,用来买菜,用来买烟草,连解决生理需要时上妓院的钱都包括在内。十九世纪西方许多艺术家似乎都在实验一种全新的生活。他们不遵守人类传统固定的伦理,他们追求全新的创造,创造不只是艺术的创新,其实更是全新生活模式的实验。实验,包含了成功,当然也包含着失败。梵高与高更在两百年前的“同居”形式可能是今天一
  • 孕产育儿
  • 1827
  • 2015-04-18

  勇于承担责任

《麦肯锡思维》这本书里面一共讲述了26个职业人的问题思考,通过经典案例传授责任、创造性与管理之道的秘密。书中有个章节让我深有感触。第12章《错总是出在别人身上》讲得是推卸责任的事情。正如书上所说:“如今有些人,因为自己负责的产品投产成功、一笔订货任务顺利完成或者别的什么重要项目获得成功而给自己贴金;可一旦有什么事儿受挫,马上就闭口不谈自己的责任了。”这让我想起,我工作中犯下的一个错误。那时候刚到公
  • 孕产育儿
  • 2357
  • 2015-04-18

  打破宿命枷锁

张艺谋,这是一个在中国影视圈中大名鼎鼎无法回避的人物,同样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包括我自己一直对于张艺谋怀有某种偏见,他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及《三枪拍案惊奇》就是我最后观看的两部张艺谋出品,我不喜奥运开幕式中人山人海却乏善可陈的过程,也难于接受三枪拍案惊奇这样的影片,但是却念念不忘《红高粱》与《大红灯笼高高挂》那独特的电影语言。或许这就是与文中作者在文中所为我们表现的那个矛盾的张艺谋相
  • 孕产育儿
  • 1788
  • 2015-04-18

  让梦飞扬

虽然踏入社会不过五六年,但是工作中、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却让我失去了很多信心,学生时代的朝气和勇气也一点点消磨殆尽。有些人不喜欢也要笑脸相迎,有些事明明违心,出于各种忌惮和压力,也没能坚持住原则,虽然对于工作很不满意,不知是因为适应了目前的生活状态,还是放不下公务员的虚名,依然干着也并没有辞职的打算。大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励志书籍、成功人物传记,仿佛在书中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毕业后就很少看励志类型的书籍
  • 孕产育儿
  • 1936
  • 2015-04-18

  愿惊奇之心永不凋零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本适合任何时候打开的书籍,在你开心的时候,在你难过的时候、愤怒的时候、迷茫的时候、痛苦的时候…..因为这本书超越了人类的情感,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壮美的也是细微的,是简单的却也复杂的世界。很惭愧,之前知晓作者并不是阅读过作者的作品,而是在大刘的《三体》中出现过她那本著名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出现直接导致叶文洁的命运变迁以及之后整个地球的存亡,可见这本书的力量之大,而
  • 孕产育儿
  • 1449
  • 2015-04-18

  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充实

摩西奶奶在百岁感言《致我的孩子们》里有一段话,让我很触动,她说:“在拿起画笔之前,我曾经以刺绣为生,后来因为关节炎而被迫放弃了刺绣,拿起了画笔开始绘画。倘若我没有选择绘画的话,也许我会去养鸡。绘画并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的是让自己保持充实。并不是我选择了绘画,而是绘画选择了我。倘若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没有因为绘画而出名,我想我依然会过着每天画画的平静日子。因为绘画的初始,我便从未想过自己会获得成功,即便成
  • 孕产育儿
  • 1535
  • 2015-04-18

  中国最后的闺秀,两百年前的风雅颂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妇女史领域经典之作叠出,先后有伊沛霞《内闱》(1993)、高彦颐《闺塾师》(1995),和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历史》(1997)分别从宋代、明末清初和盛清时期全方位解读前现代中国的女性生活。其中《缀珍录》还于1999年获得了中国史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列文森奖。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学者曼素恩(Susan Mann),现为戴维斯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刚刚获得2014年美
  • 孕产育儿
  • 2053
  • 2015-04-18

  生活的真谛

记得小的时候,我会很在乎好朋友的数量、老师的赞扬、父母的脸色,而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更多人的本性、自我的成长。或许人都有这样的发展过程吧,终于从注意周围的环境外在的世界,注意到自己的内心。而武志红老师的这本书则为我们阐释了一个真理,每个人的自我都是最重要的存在,而这个存在最终投射出了每个人自我的世界。书中共分四个部分,前三部分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分别为我们讲述了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我们
  • 孕产育儿
  • 1629
  • 2015-04-18

  阅读的乐趣大于聆听

在我之前的逻辑中,能听就不用看,作为一个罗辑思维节目的忠实观众,很多期节目我都是反复观看的,从来没有想过阅读节目的文字会能再有什么不同的收获,而读到这本《成大事者不纠结》之后,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以往没有的感触,还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了新的定义。破解纠结最好的法门,就是专注于当下。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不管过去、不管未来、不管周边,做当下最该做的事。身外之物没有什么可追求的,我一切的行为、一切
  • 孕产育儿
  • 1900
  • 2015-04-18

  慢读德里罗

你最好躺在地上读德里罗的短篇小说,因为那是最接近寂灭的人类姿态。或者,坐在足够柔软的单人沙发上,旁边有光线慵懒的落地灯,手中握着没加糖的咖啡。总之,你必须营造好足够的氛围,才能进入德里罗的氛围,因为这九个故事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关于事件,而只是关乎一种氛围。仓促的翻页是阅读德里罗的大忌。如果你期待的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么多半会失望——这里并没有欧·亨利式的结尾,没有奥康纳的暴力之美,没有韦尔蒂的怪诞
  • 孕产育儿
  • 1742
  • 2015-04-18

  法国电影,让我们细说从头

如果让你介绍法国电影,你会从何说起?很喜欢这本书中对于电影文化介绍的切入点,电影做为除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之外的第七艺术,而它的涵盖涉及的范围更广,不仅包含了之前的六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最独特的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在一起的,与之前的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那么我想想要具体又全面的讲述电影这种既实际又虚幻的文化则是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做到了。全书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地标
  • 孕产育儿
  • 1816
  • 2015-04-18

  局外人的悲喜剧

重读加缪的《局外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默尔索的这一句:「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可以说这正是他人生哲学的根基,也是他的悲剧根源。《局外人》的情节很简单,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对生活各方面都抱有「无所谓」态度的人,一次无意的杀人让他上了法庭,最终被判斩首示众,但这一重刑却不完全是针对他杀人的罪行,而是针对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这一行为。这一略带荒诞性的判决却正反映了我们社会的现实。每一个社
  • 孕产育儿
  • 1591
  • 2015-04-18

  活着是为了再见

这是一个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故事。书中没有缠绵的爱情、细水长流的友情,有的只是浓烈如酒的战友情谊,还有一言不合的激烈格斗、随时面临生死抉择的两难困境,在这里秦川和他的战友们都是被训练好的工具,他们只需要坚定地服从命令。同样书中也为我们展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不同于我们平时生活的安宁平静甚至有些人会觉得无聊乏味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了毒枭、杀手、军人、警察、混混鱼龙混杂的地方,那是一个崇拜力量的地方
  • 孕产育儿
  • 1751
  • 2015-04-18

  作为帝国新边疆的澳大利亚

有些国家的诞生全属意外。1788年1月18日,当一批英国人(包括736名囚犯)远渡重洋,在澳大利亚的植物湾登陆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来创建一个国家的,那只不过是一次惩罚性的放逐。这个新殖民地距离母国之遥远,只有未来的月球定居点才能打破其纪录,而它当时在这些流放者的眼里,其荒凉程度大概和月球也不相上下,并且,甚至还不如我们对月球了解得多。澳大利亚,那个时代最后的空旷大陆,在第一舰队抵达时,只有30万
  • 孕产育儿
  • 1805
  • 2015-04-18

  爱会传递爱,而宽容会带来宽容

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为你解惑答疑,你最想请教些什么问题?如果通过一个地方可以与未来过去联通,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题记不知为什么很多作家都会走向时空穿越这个思路,也一直喜欢看这样的体裁,因为会给自己带来别样的思考方式,比如师太的《朝花夕拾》就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时空穿越小说,其中不仅有荡气回肠的爱情亲情纠葛,还有对于时代变幻之思,而也一直很喜欢看东野的时空穿越小说,《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异变
  • 孕产育儿
  • 1946
  • 2015-04-18

  危险的究竟是什么

1999年的美国电影《危险性游戏》(Cruel Intentions)给我印象很深,因为大概是首次看到这么明晃晃地赤裸戏弄人玩弄人的情节,无法理解这一对身出名门的兄妹竟能歹毒无聊至此。这本《危险的关系》总算替我解决了这么多年的疑惑——原来电影是在翻拍18世纪末法国作家拉克洛的小说。时代退回两百年前,在18、19世纪的贵族社交季背景下,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上流社会以玩弄人际关系为乐,彼此猎艳打赌炫耀,
  • 孕产育儿
  • 1959
  • 2015-04-18

  激烈的爱与恨,造就了绝世的美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梵高的画,是小学的一节美术课,美术书上梵高割耳之后的自画像,在其他美丽而安静的画作下,显得异常触目惊心。那时候小,不懂那幅画的特别,只是从他淡定,绝望,空洞的眼神中感受到一丝丝痛苦。美术老师并未讲述任何关于这幅画的故事,也从未跟我们提起,这幅自画像中的人物,为何割了自己的耳朵。长大一些之后,又看了梵高的向日葵,明艳的黄,让站在画作前的人,甚至可以感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那时候,已经听
  • 孕产育儿
  • 1793
  • 2015-04-18
2页 -- 共28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