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乐趣大于聆听
- 孕产育儿
- 1901
- 6
- 2015-04-18
在我之前的逻辑中,能听就不用看,作为一个罗辑思维节目的忠实观众,很多期节目我都是反复观看的,从来没有想过阅读节目的文字会能再有什么不同的收获,而读到这本《成大事者不纠结》之后,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以往没有的感触,还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了新的定义。
破解纠结最好的法门,就是专注于当下。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不管过去、不管未来、不管周边,做当下最该做的事。
身外之物没有什么可追求的,我一切的行为、一切奋勇的追求,都是为了我自己的成长,为了自己的人格健全。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释放善意。因为一个人做事是否能够成功,不取决自己有多牛,多能干,关键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帮助你。
可怜的张廷玉,他当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取决于他人的赏赐的时候,追求一个身体之外的目标,并因为这个目标戕害了自己的生命。这样一个挥之不去妄念,需确实要别人来满足的期望。没有看清楚身体外的东西,因为身体外的东西没什么可追求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非此不可的目标。生命中一切的行为和追求,都是为需要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辉煌,虽然他没有任何的执政经验,却仍旧被荒诞的推上了总统,推上了法国国王,并最终在明知面对是一场必输的战争,却因为自己是要‘迎接法兰西王国伟大复兴’的国王,必须拖着病痛的身体御驾亲征,用马克思得知拿破仑三世上台时的评价“历史上第一次发送的如果结局可以说是悲剧的话,那么想要重复这段历史的人面临的结局将是一场闹剧”,但是我却深深的为拿破仑三世感到可怜,他担负起了他无法承担的重量。
左中堂:镇压太平天国、收复新疆,却一直生活在自己过去的功绩中,活在过去的恩怨之中。
张之洞:往未来设置一个特别宏达的目标,一旦看到具体的目标就特别的贪婪。对未来怀有一种小心谨慎的恐惧,是看到未来并带有投机心理的人。
李鸿章:不沉浸在过去的恩怨和仇恨中,从来没有伟大的规划也没有伟大的梦想。
只要有机会,就把自己想做的事向前推进一点点,而不是和大家自怨自叹自己‘伟大’的梦想受到挫折。
从来没有激进的口号,发现有推进就向前走一步。
现代的人有很多的往年,想要进大组织,你就犯了左中堂的错误。
如果你要创业,想要找风险投资,可能就犯了张之洞的错误。
你的注意力不是在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指标,不要在意原来的技能在未来的帮助如何。从这一点出发,做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注意力在事上。
所有的事都是做给现在老板用的,同时也是做给下任老板看的。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作为一个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书评/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