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爱与恨,造就了绝世的美

  • 孕产育儿
  • 1794
  • 54
  • 2015-04-18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梵高的画,是小学的一节美术课,美术书上梵高割耳之后的自画像,在其他美丽而安静的画作下,显得异常触目惊心。那时候小,不懂那幅画的特别,只是从他淡定,绝望,空洞的眼神中感受到一丝丝痛苦。美术老师并未讲述任何关于这幅画的故事,也从未跟我们提起,这幅自画像中的人物,为何割了自己的耳朵。

长大一些之后,又看了梵高的向日葵,明艳的黄,让站在画作前的人,甚至可以感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那时候,已经听过一些关于梵高的故事。

蒋勋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早前看过他解读的达芬奇画作,通俗的说就是,很好读,很好理解。

这本《蒋勋破解梵高之美》延续了蒋勋之前作品的风格,依然是通俗易懂,让普通人都能读懂和看到梵高复杂的内心世界。当然,为此,蒋勋业做了很大的努力。为了这本书,蒋勋带着一叠稿纸,一站一站地重新来到梵高画作的现场。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跟随蒋勋的笔触,开启一场心灵的梵高画作之旅。

蒋勋说,梵高的美太危险,我们只能面对他的画,不敢面对他真实的生命。梵高明确的宣告,没有某一种疯狂,看不见美。所以在梵高的“疯狂”之下,我们也才得以看到不同寻常的美。

在读此书之前,我只是感到梵高的画作总让人看的触目惊心,无论是自画像,还是烈日下的向日葵,还是看起来波涛汹涌的星空,这本书把每一幅画的创作背景都展现给读者,我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审视了梵高的画作。

《向日葵》是梵高在等待高更的时候画的,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梵高作品,因为这幅画作让我看到了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梵高,向日葵的颜色也像他当时的心情一样,明艳动人。

《麦田群鸦》是梵高最后的作品,这幅画是他站在麦田里,看到许多觅食的乌鸦,一声枪响,乌鸦飞成天空的乌云。和《向日葵》相同的地方,是这幅画中也使用了大量的黄色,可这种黄色,在阴暗的天色和枪声惊起的乌鸦下,显得那么的压抑,缭乱,我想这幅画,也刚好诠释了梵高生命最后时刻的想法。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曾对这位会被邻居联名举报送去精神病院的绝世画家的故事感到好奇,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向日葵》《星空》《自画像》这些画作,那力荐这本书给你,相信你会在这本书中,看到更加真实的梵高。(《蒋勋破解梵高之美》书评/倾心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