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作于公元一〇七四年(熙宁七年)七月诗,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直到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苏轼#的相关作品[苏轼] 菜羹赋[苏轼] 老饕赋[苏轼] 观潮[苏轼] 张先生[苏轼] 赠虔州术士谢晋臣[苏轼] 游灵隐寺戏赠开轩李居士[苏轼] 忆黄州梅花五绝·玉琢青枝蕊缀金[苏轼] 忆黄州梅花五绝·不用相催已白头[苏轼] 忆黄州梅花五绝·虽老于梅心未衰[苏轼] 忆黄州梅花五绝·一枝价重万琼琚[苏轼] 忆黄州梅花五绝·邾城山下梅花树[苏轼] 沿流馆中得二绝句·李白当年流夜郎[苏轼] 沿流馆中得二绝句·淮西功业冠吾唐[苏轼] 谢张太原送蒲桃[苏轼] 谢惠猫儿头笋[苏轼] 襄阳古乐府三首野鹰来[苏轼] 献寿戏作[苏轼] 题清淮楼[苏轼] 题领巾绝句[苏轼] 书破琴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