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池》读后感
韩寒的作品只看过《三重门》,所以是不是《一座城池》是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不知道,但作者自己觉得最喜欢,那就够了。我个人感觉《城池》比《三重门》还是成熟很多的,至少笔锋更加犀利,玩弄起文字来也更加顺畅,而且更贴近现实,更深刻地反映现代人的扭曲的生活。 看看韩寒的书让我想起另一位80后的少年作家郭敬明,只看过《梦里花落知多少》,也不记得《幻城》是看没看完了。还记得那会全班女生传阅《梦里》,因为个个
- 影视台词
- 656
- 2015-04-07

《蒙田随笔》读后感
我一直以来,很喜欢读蒙田的作品。他的作品十分耐读,风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样。他是个心态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风也很低调,但这并不能说他缺乏个性。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随笔》,如果你不停地读,只需一两个星期,就可以把它读完。读完一遍后,你可能还想再细细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会明白我喜欢它的原因。 虽然是十六世纪写成的书,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事例,以及哲学家、历史学家、
- 影视台词
- 529
- 2015-04-07

《雅舍小品》读后感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这是冰心老人写给梁实秋先生的。梁实秋先生确也像一朵花儿一般,不但有色香味,更一定有才情。一页页静读,似乎就如欣赏了这一朵花。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散文,内有四集。小品广涉世态,内涵丰富,幽默风趣。台湾关过煊先生以"温柔敦厚、谑而不虐、谈言微中
- 影视台词
- 443
- 2015-04-07

《小窗幽记》读后感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是明代陈继儒所著,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书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其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中国最传统、最具影响
- 影视台词
- 616
- 2015-04-07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
卢梭的遗作《一个孤独者的漫步遐想》出版了好多年,一直长盛不衰。大作家歌德说的好,"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时代。"的确,相较于伏尔泰,今天的人们更熟悉卢梭,因为我们依然生活在由他开创的时代。卢梭1776年的溘然去世,成就了文学史又一部未完成的衷曲。这部《忏悔录》的续篇1782年出版,在当时立马受到卢梭崇拜者的热烈追捧,而后不到几年,法国革命爆发,人间天翻地覆。沦为阶下囚的路易十
- 影视台词
- 1099
- 2015-04-07

《忏悔录》读后感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在本书的开头,奥古斯丁点明了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寻找自我,寻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自我。记忆和期待的意义就在于,只有通过记忆和期待,人才能实现这一双重的寻找。实际上,这双重的寻找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这不仅因为
- 影视台词
- 673
- 2015-04-07

《幻灭》读后感
《幻灭》是一部值得推荐给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读的书,我非常喜欢,一是巴尔扎克朴实的文风,二是巴尔扎克在处理吕西安结局时的神话般的手法。 巴尔扎克是一位伟大的写手,毫无疑问,他在法国文学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他的《高老头》曾节选入我国中学课本。巴尔扎克一生从事过不少职业,可惜都不成功,他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成果--《人间喜剧》,也或多或少因此最终累死于写作。《人间喜剧》由91部
- 影视台词
- 1304
- 2015-04-07

《高老头》读后感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的确,看到这句话我立刻就能想到我那把我随时放在心尖上的爸爸。他会尽一切努力满足我的愿望,不管是否合理,只要他能实现的,他都会答应。单纯,伟大,就是我这么久以来所信奉的父爱。 但在读完《高老头》后我疑惑了,《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作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
- 影视台词
- 1191
- 2015-04-07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
我不能准确地形容出自己对《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感受,甚至在看过了三遍之后。只感到他带给我的感动、启示和力量是以前任何一本书都未曾有过的。或许,我能从心底挤出"强者"两字来做一个笨拙的形容,但书中处处洋溢的奋斗、抗争和苦痛又怎能简单地用"强者"一言概尽?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获得更多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同,可能就是他对成功的定义,也是他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但对克里斯朵夫来说,这,并不是全部。他虽然和其
- 影视台词
- 683
- 2015-04-07

《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是法国著名作家依德莫泊桑最具影响的小说。莫泊桑的一生只有四十三年,然而他的笔下却诞生出了个性鲜明且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乔治杜洛瓦便是其中之一。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语气,讲述了一个外表迷人,一穷二白的落魄军人,由穷酸的报社职员,凭借迷人外表,利用交往的女人,一步步攀上事业的顶峰,不但名利双收,而且诱拐了他原来情妇的女儿苏珊为妻子的故事。 人性终归人性,在十九世纪末叶的法国,在浮华笼
- 影视台词
- 1289
- 2015-04-07

《母亲》读后感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
- 影视台词
- 827
- 2015-04-07

《在人间》读后感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这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写少
- 影视台词
- 1034
- 2015-04-07

《我的大学》读后感
少年的高尔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在如此生活的艰难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对一个个好看的电视剧,一个个好耍的游戏,一部部好看的电影......魂都全给了这些琐事,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 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救国救民。知识文化是革命胜利的保障啊......不然
- 影视台词
- 1115
- 2015-04-07

《毛毛》读后感
我在写读后感的同时,时间在流逝。 有些人,总是认为时间就是简单的钟表中的指针在"嘀嘀嗒嗒"的走动,或者是日历上一页一页撕掉的纸。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时间本是个灵魂,而计量时间的单位和实物,只是一个简单的载体。听说过,英国的大本钟,曾经因为一个油漆工将油漆桶挂在了指针上而导致时钟变慢,报时失误。可见,再精准的载体,也会与时间本身的灵魂有误差。 其实,时间即生命,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毛毛-
- 影视台词
- 1140
- 2015-04-07

《长腿叔叔》读后感
因为你的微笑像阳光一样灿烂,所以想看你的微笑......--题记 在孤儿院里,总会看见她笑得很美很美,那时还很小。二十岁,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的高峰时期,那时的她是孤儿院最大的孩子。因为各棵成绩都格外优秀,所以那一年孤儿院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只有她,可是命运决定她必须要为钱的事情而发愁。偶然的机会,让她遇见了他--一个愿意为她付所有学费的人。 匆匆之中,她看见他被车灯拉长身影,健全的双腿被
- 影视台词
- 671
- 2015-04-07

《快乐的人生》读后感
记得,最早读卡耐基的书是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那时的我心情很灰暗,高考的失败让我郁郁寡欢。唯一能打发时间的事情就是到图书馆看书。找一个角落,携一壶清茶,拿上一本书度过漫长的闲暇时光。那时没有什么特定的选择,也没有什么特别喜爱的作者,什么书都喜欢翻阅一下。从世界名著到各族风情习惯、从历史文学到唐宋诗歌、从琼瑶的言情小说再到金庸的武侠小说。可全都没有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 直到有一天,我拿起了它--
- 影视台词
- 856
- 2015-04-07

《变形记》读后感
这是寓言,还是梦魇?卡夫卡的《变形记》究竟是预示了一个未来,还只是偶然的一场噩梦?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一般把卡夫卡和他的作品归入"表现主义文学"中。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当一个人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但格里高尔
- 影视台词
- 786
- 2015-04-07

《悲伤逆流成河》读后感
书读完了,什么感觉呢?沉,闷。感觉像是黑压压的乌云顷刻间缓缓地压下来,湿湿的水汽中似乎夹杂着甜腥的鲜血的味道,刺激着鼻腔,然后是胸腔。 全书表现的是残酷的悲伤和死亡的主题,但贯穿全书的是凄美轻盈的浪漫副歌,尤其是两个女主人公自杀的细节:一个用短信做了死的宣告,鲜血带着甜腥的味道;一个从楼上轻轻一跳,像影子一样砸在地上。但她们的死,不是痛不欲生的制度压抑,也不是苦难深重的物质绝望,而是因为爱的
- 影视台词
- 1207
- 2015-04-07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
初读《喧哗与骚动》,感觉很陌生,甚至有些吃力,故事竟然可以这样组织的。后来才知道这种写法叫做"意识流"。总体感觉好混乱,好糊涂啊,完全没有章法,各种片断,好像都莫名其妙的交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译者大量的注解,完全看地不知所云,但说实话,即使看了下面的注解,还是不太清楚福克纳到底在这本书中要表达什么思想。我想,也许正如这题目的来源莎士比亚里的《麦克白》里说的那句话,"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
- 影视台词
- 456
- 2015-04-07

《源氏物语》读后感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日本平安朝的一个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光源氏,因皇帝不希望他卷入宫廷斗争,因此将他降为臣籍,赐姓源氏。故事围绕他和一系列女子的爱情展开:早先他因为得知父亲桐壶帝的宠妃藤壶长得很像自己已故的母亲桐壶更衣,因此时常亲近藤壶,直到长大后竟演变为对藤壶有恋慕的感情;然而藤壶毕竟是后母,即使年纪只差五岁,仍不能亲近,因此源氏
- 影视台词
- 643
- 201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