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乐买李树斌:创业,我也失败过
- 励志成功创业
- 1241
- 4
- 2015-01-15
作为一个80后,他说自己创业的成功是幸运的,大学四年他没有规划,却创立了核桃林,24岁离开公司去读研,25岁又从清华大学退学成为公司的"带头大哥",而后黯然请辞,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失败"......他就是知名的鞋类购物网站"好乐买"的CEO李树斌,一个有着传奇创业经历的80后大学人。
大学里的第一桶金
说起李树斌,还得从1998年他上大学那年说起。那一年,家在辽宁丹东的李树斌本来报考了清华大学,只因差几分,结果被调剂到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挺平静的,也看出来我也没有能力把‘搜易得’做好,可能就是等我,或者说他们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而已。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特别能干,最后我才觉得其实自己只是擅长干一些和产品方面相关的东西,对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说,公司管理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各方面的阅历都不够,但给我的收获就是,我对公司为什么失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公司不是老板一句话所有的事儿就都能办好的,不是老板想使劲这个事儿就一定能干好,需要协调的事儿太多了"。
2010年9月17日,已成为"好乐买"CEO的李树斌平静的回忆6年前的种种经历时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失败"。
对话李树斌(节选)
记者:您当初好不容易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为什么中途退学当搜易得CEO,您当时是如何考虑的?
李树斌:我觉得两者不具有可比性,读完研之后还要出来找工作,而不考研直接当老板,读完研不见得有这样的机会,机会是很短暂的。当时的情况是搜易得老总离开了有这样的机会,如果换了新老板的话我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其次,一个不熟悉我的公司是不会请我做CEO的,在这个公司我呆了三年,如果读完研的我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我当时认为,接任CEO后,公司会从一个低迷的状态走向一个很好的状态,实际上是无法走出困境,我当时25岁,这个年龄去一家公司做CEO是很难做好的。
记者:看您大学的生活处于一种无计划的状态,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而创业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您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吗?
李树斌:幸运肯定是有的,三分七开,幸运的成分至少占了三四分吧,可能是五五开,甚至会更高。但是也需要个人的能力作支撑,上学的时候我如果不会编程,搜易得也不会找我。编程、写程序为我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如果你想创业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不会写程序、又不会做设计,而你只有几万块钱,请个程序员都请不起,创业怎么能成功呢?创业肯定有个试错的成本,如果五万元连个试错的成本都没有,反之如果自己会一些编程和设计,试错的成本为零,成本最低。因此,一个创业人最基础的一个能力就是:不用请人你也能干。
记者:您觉得自己创业成功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或者说独特的素质是什么?
李树斌:不喜欢求人,自己能干的尽量自己干。因为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如果请人帮忙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还不好意思说,凑合着用的话效果不好,不如自己会,做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创业其实不是特别高深的东西,不要一心想着要打败百度,做一些实际性、应用性的东西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做一个网站还是很简单的,公司初期两三个人,要求创业具备把事情做成的最基本程度的能力,但是你创业的公司发展到几百人的时候,你还在做最基本的东西肯定就不行的。
记者:互联网创业者都有一个共性,不是技术出身,就是管理出身?互联网行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来说,门槛相对较低?
李树斌:没错,和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说门槛确实相对较低,一个人都能做,很多项目都是一两个人干起来的。我是比较倾向于技术性能的,像张朝阳,丁磊、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都是程序员,技术出身的创业是比较容易的,但马云是个例外,他是管理出身,不过马云有一帮誓死追随他的十八罗汉。如果是管理类出身的草根创业者,可能会遭遇现实的尴尬,需要很长时间的管理基础,一个年轻人,你怎么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让一两个做技术和产品的追随你,而你又不可能给人家那么多钱?管理出身如果做到很高级的水平了,再出来创业的话,很容易让一批技术人才跟随他,或者顺利拿到风投。如果是技术性创业,你将会具备技术先天性的优势,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以自己干了,比如技术性比尔盖茨、乔布斯及其合伙人都是工程师,创业成本很低。
记者:现在大学生创业的越来越多,但是成功的很少,您认为大学生创业要具备哪些条件?
李树斌:首先经济条件要好。如果没有收入、没有住处,创业从何谈起?所以要想创业,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宽松,因为人在过于贫穷的时候容易做一些过激的举动,最起码在一段时间内不为温饱问题而忧愁,而集中精力去创业,不赞成所谓的露宿街头、吃上顿没下顿去创业,那种精神虽值得推广,但是如果因为这些因素掣肘,压根没有经历去创业。创业需要一心钻研,不为外界无谓的因素干扰。其次,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即使这部分资金很少,但是只要你能够干很大一部分事情,即使一点点资金也会起很大作用,就怕实际上你什么都不会,就只有一个想法,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请人,成本很高。为节省成本,大学生创业能自己干得尽量自己干,才可以检测别人干得好与不好。
记者:有媒体报道,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3%,而美国成功率高达20%,您认为有如此之大的差距是为什么?
李树斌:第一,美国大学生的福利很好,在创业初期可以领到一些救助金,有很多选择,而在中国不一样,没有福利,不会因为你创业露宿街头会为你准备一套公寓,没有像欧美教会说施舍一顿饱餐,所以中国大学生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钱而创业,而这点和美国不一样,而美国大学生可以为了理想可以去非洲去观察大猩猩,而中国是做不到的,连去非洲的钱都没有。第二,美国比较开放,能够参与到很多合作项目,比如可以找个合伙人给他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或者找个能力互补的人,而中国人宁愿将钱砸在创业里,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想着完全由自己控制,那么成功率肯定为零。如果做一件事情和别人合作,做大做强,别说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五就是很大的一份。因此,在目的上,中国大学生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即使不喜欢也要去干,感觉像自己发现了什么商业点能挣钱就去创业,实际上根本不懂,失败是必然的。美国大学生创业大多是为了兴趣而创业,必要的福利保障更容易成功,在加上很Open的人合作干一个项目更容易成功,而在中国大学生属于分离状态,不愿意跟人合作和分享,不会有人支持甚至打击你,很难找到合伙人而导致创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