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帖!教你如何在优Y库试衣间保住秘密

  • 搞笑文章
  • 2566
  • 32
  • 2015-07-15

优衣库因为一个视频火了。 


这是他们策划的事件营销事件吗?


NO!!!他们,不!承!认!


无论事实怎么样,小编都想告诉大家:属于自己隐私小秘密都应妥善保管。


大概有以下几个偏方可以仅供参考:


1.某些时刻远离手机,远离能留下证据的电子产品。


2.公众场合远离节制不雅的行为举止。


3.抑制冲动。冲动是魔鬼。


4.冷静,冷静,再冷静.


5.打死不承认!!!!


6.在家试衣服。。


7.有事没事读读书!!!!


哎!!!小编其实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的!!!实在编不下去了....


打个广告,广告贴:(原谅我,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有事没事读读书 http://www.dodobook.me 

有事没事读读书 http://www.dodobook.me 

有事没事读读书 http://www.dodobook.me 


有事没事读读书,仰望人类精神高地.多读书助你们对“试衣间”都Say No。  


QQ截图20150715170559.png


还原事件:


大约14日晚间,一则“北京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曝不雅视频”的短片刷爆朋友圈和社交网络。实际是一对自称“陌生”的男女,在北京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偶遇”后的一段性爱视频流出。随后,从昨天晚间事件发酵、到网友热烈关注与吐槽、再到相关品牌的电子营销方案,最后是媒体集体炒作。这一步步的设计简直比“步步惊心”还精心。


社会学者篇:品牌借优衣库视频营销:低格调重口味


社会学家认为,在此次事件中,部分品牌借这一事件进行营销和品牌推广,是对网民低级趣味的迎合乃至再次塑造。如果放任此类行为,更加出格、更加“无下限”的所谓营销行为在未来必将层出不穷,从而进一步恶化网络风气。任其泛滥并一味迎合,只会贬损品牌自身的形象,同时进一步拉低网民的品位。


法学篇:律师:当事人对商家造成侵权


律师认为,商店的试衣间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毕竟属于公共场所,这对青年男女的行为并不违法,但其实对优衣库造成了名誉侵权。优衣库完全可以向这对当事人提起侵权诉讼。今天中午,优衣库发布了关于此事的声明,态度明确。

另外,@平安北京发布微博回应称,朝阳警方对此高度重视,目前已介入调查。看来真的有可能违法,公共场所不能乱开玩笑啊!


互联网经济学篇:消费者为这个互联网+买单中


我们发现各大媒体陆续报道此事,事件的传播度变得更高。每家媒体都争先恐后,害怕失去了粉丝和受众。各种分析贴、阴谋论伴随而来。在这整个互联网事件中,无论我们是视频和新闻的阅读者、吐槽评论者、甚至真的买了衣服或者相关产品;我们都正在付出时间,正在成为潜在广告受众、甚至真正消费者。在这看似多赢的局面中,大众才是最后买单人。也许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让人心甘情愿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吧。


小编观点:在此次事件中,我们看到不少微博、微信营销号,打着道德约束的旗帜,大声痛斥这对男女青年以及疑似营销的各类商家,实则是一种恶俗的自我推销手段。小编想说,在法律和道德都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应该先选择法律为准绳和依据,少把所有的事情都升级到道德标准。有时候,没道德仅仅是落人话柄,而违法则是破坏原则与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