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花占春最风流

  • 精选散文
  • 994
  • 46
  • 2015-04-18
东坡居士有《海棠》诗一首:“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意思是说:春日里,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高洁而美丽;夜晚,海棠的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即使月亮转过回廊照不到海棠,在黑暗中海棠的幽香仍在孤寂地散放着。我很担心夜深以后花儿会寂寞地睡去,所以我点亮高烛陪伴她,在烛光里欣赏她那芳华灿烂的红妆。我读这首诗,深深地被诗人爱花惜花的那份痴情所打动;同时误认为海棠花会朝开夕谢,花期特短,要不然诗人何以白天看了晚上又看,还要点着高烛呵护她呢?今年,我认真地对海棠花开花谢的全过程进行了一次观察,花开过程大致经过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可称为“花苞初露”;后一个时期可称为“棠花盛开”,其间又有“破红枝头”、“嫣然怒放”、“绿肥红瘦”三个阶段,花期将近一个月时间,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短。
四川自古海棠闻名天下,沈立更在《海棠百韵》中云:“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现在,南充、成都、乐山、宜宾等地海棠仍很有名。海棠花还是乐山的市花,乐山有“海棠香国”的美誉。苏东坡喜海棠,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正是仕途不顺之时,在黄州定惠寺院东见到海棠一株,“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还赋《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一首,其中写道:“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意思是:黄州这样简陋的地方不可能长出这样艳丽的奇花,莫非是好事者从蜀中移植过来的。从千里之外的蜀地移植海棠确属难事,一定是天上的飞鸟从遥远的蜀地叼来了它的种子。这样说来,我和海棠都是从蜀中来的“天涯流落”之人,大家是老乡啊!来,我们同饮一杯,一起歌唱我写的这首诗吧。可见东坡对海棠的那分亲热、对蜀中居里的那分深情。家乡苍溪属川北山区,过去海棠花的确很少。2002年苍溪在美化滨江路的过程中从外地购买了很多花草树木栽植在滨江路上,十多年过去了,滨江路如今早已绿树成荫,四季花开不绝。正月初六下午,我在滨江路上散步,在苍溪国际大酒店对面滨江路的花园中发现了十多株正在孕育花蕾的花树。树干赤红,有点象桃树,两、三米高。树的枝条不多,主杆从土里长到一米左右的高度横生出为数不多的几个小枝。枝条赤裸,无叶,枝杆上有刺。在光秃秃的枝条上无数个小花蕾初露端倪。正值春节假期,许多散步的人都好奇地在树前围观,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人说是梅花,有人说是木瓜花,有人说是桃花。一个老者很坚定地说是海棠。晚上回家查资料得知海棠至少有四品,一是蔷薇科木瓜属的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早春叶前开花,簇生枝间,花以红色最出名。秋天结果,可入药但不能食用。二是北方地区蔷薇科苹果属的海棠果树,能结鲜果,其果可鲜食,又名楸子。三是垂丝海棠,也是蔷薇科苹果属。小乔木,花粉红色,花梗细长,下垂。华东、西南有野生,四川最多。树冠开展,幼枝紫色。垂丝海棠柔蔓临风,垂英袅袅,色艳韵美,绰约动人。四是草本的秋海棠科植物,多年生常绿。据《采兰杂志》记载:“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即今秋海棠也”。秋海棠的花有白、粉、红等色,既可观叶,又可观花。对照这些特点比对,可以断定:滨江路上傲雪含苞的肯定是海棠花,而且是海棠之中的贴梗海棠。
春节之际,还是风寒料峭,万木肃杀的时候,海棠却已展露生机了,在赤红的树枝上一簇簇绛红的花苞儿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那些美丽的小花苞起初只有弯豆大小,颜色与树杆的色彩很接近。寒风吹来,随着树枝的摆动那些可爱小花苞也欢快地在枝间跳跃,迎着早春的寒风一天一天长大,颜色一天比一天加深,变成梅红、深红或胭脂红。海棠的花蕾是十分漂亮的,许多咏棠诗都把海棠花苞比作“珠玑”,如“前日海棠犹未破,点点胭脂,染就珍珠颗。”(宋•张材甫《蝶恋花》),“美人压酒红珠落,半笑新晴半含萼。”(元•刘诜《赋欧园海棠和罗起初》)。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有首《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一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第二句“小蕾深藏一点红”写得很传神,首句“枝间新绿一重重”意思是说在海棠花苞初露之时枝间已经有“一重重”“新绿”了,据我实地观察,此时海棠的树叶尚未长出来,海棠的花苞是紧贴在树枝上的;同样的问题第四句“且教桃李闹春风”也存在,其时桃花、李花尚未盛开,怎么“闹春风”呢?究竟是诗人观察不细致呢还是诗人描写的海棠花与我观察的海棠花不是一个品种呢?时隔七百多年,也无从考究。
十多天过后,海棠的花儿开了,十分漂亮。海棠花并不不是一下子全部盛开的,而是有阶段、有层次的,在不同阶段,情状各异,韵致也不相同。据我有观察,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称为“破红枝头”。那些状如珍珠的小花蕾,不知不觉间在顶端绽开一条小口,花蕾仍含羞般闭着,近看像极了处子的小嘴,妖媚又羞涩。远观,那光秃秃的枝条上便露出了星星点点的红色,性急的人便有些迫不待了。第二阶段可称为“嫣然怒放”。在人们的期盼之中,棠花盛开了。每一个花朵都是那样的鲜红透亮,丰姿绰约,鲜润饱满,绚烂耀目。那些光秃僵硬的枝条被一簇簇繁花妆点过后就显得柔曼多姿了。川北早春的清晨,空气湿润,略有一些雾气,远远望去,朵朵棠花笼罩在薄雾之中,朦朦胧胧,有些暧昧的感觉;走近花树,娇媚的花朵上有浅浅一层水雾,有些花朵上还有一些小水珠,像刚出浴的美女。到了中午,太阳出来了,在鲜红的太阳照耀下,一树树海棠花团锦簇,嫣然含春。朵朵棠花抬起鲜红的脸蛋面对太阳,绽放着迷人的笑容。每一朵花儿,就像一张成熟美妇的脸蛋。难怪海棠花一直有“名花”、“国艳”之誉。便想起那个海棠与美人的典故来。据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之一,用海棠指代杨玉环,唐明皇确实有才!果真是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时下的美女如云,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却是各有千秋,没有一个众口一词共同认可的美女排名榜。苏东坡夸海棠“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只粗俗。”陆游赞海棠“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是一点也没有夸张。现在终于明白了东坡居士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陆游的“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等等这些流传千古的咏棠诗句的内涵和诗人们当时吟咏这些诗句的心情了。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特别是在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是早春时一天中最温暖的时段,太阳晒得人昏昏欲睡,海棠花也像醉了一般。“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谁染玉肌丰脸,做燕支颜色。”(南宋•周紫芝《好事近》)走近花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小蜜蜂在棠花花蕊间低吟浅唱,流连徘徊。唐人郑谷《咏海棠》诗中有“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句,川北早春,蝴蝶没有,蜜蜂倒是真的。都说海棠无香,何以引得蜜蜂流连不去?清人李渔在《海棠》一文中写道:“吾欲证前人有色无香之说,执海棠之初放者嗅之,另有一种清芬,利于缓咀,而不宜于猛嗅。”我摘下一枝棠花,按李渔所说如法炮制,还是没有闻到棠花的香。棠花纯洁高雅,艳而不俗,这“无香”正是她品质的可贵之处!
几个好天气过后,就会下一、两天小雨,风雨交加。虽然风雨摧残,棠花依然昂扬绽放,花瓣剔透,清香犹存。“几经夜雨花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这两场春雨过后,在开满鲜花的枝条上便生出一些小小的绿色芽苞,长得快,三、五天之后就看得出树叶的雏形。小树叶在春风春雨中一点一点长大,变绿,棠花却一天一天由深红变成浅红,花瓣也在风吹日晒下一瓣一瓣地萎靡、凋落。“送春风雨最无情,吹残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南宋•周紫芝《好事近》)一时间,残红满地,落英无数。流连树下,心里不免生出隐隐的痛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南宋•李清照《如梦令》词)这便是海棠花开的第三个阶段,且叫“绿肥红瘦”吧。
立春过后,海棠第一个开花,“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在春之舞台上先声夺人,浓墨重彩地绚烂一番,“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当春深似海、百花争艳之时,海棠已悄然退场,满树葱绿,枝繁叶茂,孕育秋之丰硕。(文/周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