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有梦永相随
- 精选散文
- 702
- 46
- 2015-04-18
儿子长大了。
他已不再是那个走路都惦着在我臂上悬荡一会的小不点了。他变得警觉,一觉察我靠近,便交叉起双臂,将正写着的本子罩住,或者迅疾地把打开着的网页收起。我虽然不大干涉他做的任何事,但他依然睥睨着,要将我从一旁远远地支开了才罢。
我知道我们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终将远远地住在一个屋子里了。于是,便觉得有给他点教训的必要,希望对他有用。
不惑早已走远了,知天命正张开着双臂,迎面而来,我该给他点什么教训呢?搜肠刮肚,我像个一文不名的穷汉,满怀希望地掏遍身上的每一个衣兜。
一路里,风风雨雨地走来,除了几个庸俗的小梦,似乎一无所有。
小时候,生得瘦弱,矮小,脸蛋也不耐看,所以身边多数人是不大喜欢我的。虽然自己知道,这怪不得我:母亲不漂亮,父亲也不英俊,我能好看到哪去呢。其实,这个简单的道理,大人们肯定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碍于面子,不好直说罢了。这个道理我也不是现在才悟出来,是那时就真切地萌生了的。也因为此吧,我比较听话,大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让干就不干,或者挑些讨大人好的事做做。所以现在回忆那段日子,觉得大人们眼里,后来我成了为数不多的颇受长辈们赏识的一个小孩子,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成为长者眼中的乖小孩,是那时我心底里的一个梦。这个梦使我在读书上一直有个比同伴好一些的成绩,我也因此成了他们眼中在读书上有些许盼头的孩子。这对我很重要,对全村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一件事。因为还没有一个孩子从读书这条路上,走出过这个村子。当然,我没想那么远。我只想做我的乖小孩,能做好一个乖小孩,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这是我的一个梦。
大人们的那种想法,毕竟还是移植进了我的意识里。那是在初中毕业之后,只是并非父辈们引领的结果。
村上有两个比我年长四五岁的同伴,一个叫玉树,一个叫花平。他们两个那时高中已经毕业,大约正热衷于谈朋友了。我中考以后,因为平时读书上的口碑不坏,所以村里关于我考得如何如何好的传言颇多。一天,我们聚在玉树的房间里,又扯到读书事上来。在他们面前,我没有发言权,只有听的份。于是就听他们半是感慨半是怂恿的说叨。
“考得很好啊?说你能上中专呢。”中专那时只有县里最顶尖的学生才考得上。
我摇头:“不晓得呀。”
“上中专好啊。户口上去了,工作也牢靠了。”
“是呀。读了四年出来工作,廿一二岁光景,又是城里人了,谈朋友,讨老婆正好。”
“嗯,真正理想的生活。”
像一个行将成丐的穷汉,从一个衣兜翻到另一个衣兜,我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可以当作借鉴的教训,送给儿子。翻捡出来的东西,是如此庸俗不堪。只一句一生有梦相随,愿儿子的眼中会少一点不屑,多一份欣喜了。(文/身在沙雅)
他已不再是那个走路都惦着在我臂上悬荡一会的小不点了。他变得警觉,一觉察我靠近,便交叉起双臂,将正写着的本子罩住,或者迅疾地把打开着的网页收起。我虽然不大干涉他做的任何事,但他依然睥睨着,要将我从一旁远远地支开了才罢。
我知道我们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终将远远地住在一个屋子里了。于是,便觉得有给他点教训的必要,希望对他有用。
不惑早已走远了,知天命正张开着双臂,迎面而来,我该给他点什么教训呢?搜肠刮肚,我像个一文不名的穷汉,满怀希望地掏遍身上的每一个衣兜。
一路里,风风雨雨地走来,除了几个庸俗的小梦,似乎一无所有。
小时候,生得瘦弱,矮小,脸蛋也不耐看,所以身边多数人是不大喜欢我的。虽然自己知道,这怪不得我:母亲不漂亮,父亲也不英俊,我能好看到哪去呢。其实,这个简单的道理,大人们肯定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碍于面子,不好直说罢了。这个道理我也不是现在才悟出来,是那时就真切地萌生了的。也因为此吧,我比较听话,大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让干就不干,或者挑些讨大人好的事做做。所以现在回忆那段日子,觉得大人们眼里,后来我成了为数不多的颇受长辈们赏识的一个小孩子,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成为长者眼中的乖小孩,是那时我心底里的一个梦。这个梦使我在读书上一直有个比同伴好一些的成绩,我也因此成了他们眼中在读书上有些许盼头的孩子。这对我很重要,对全村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一件事。因为还没有一个孩子从读书这条路上,走出过这个村子。当然,我没想那么远。我只想做我的乖小孩,能做好一个乖小孩,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这是我的一个梦。
大人们的那种想法,毕竟还是移植进了我的意识里。那是在初中毕业之后,只是并非父辈们引领的结果。
村上有两个比我年长四五岁的同伴,一个叫玉树,一个叫花平。他们两个那时高中已经毕业,大约正热衷于谈朋友了。我中考以后,因为平时读书上的口碑不坏,所以村里关于我考得如何如何好的传言颇多。一天,我们聚在玉树的房间里,又扯到读书事上来。在他们面前,我没有发言权,只有听的份。于是就听他们半是感慨半是怂恿的说叨。
“考得很好啊?说你能上中专呢。”中专那时只有县里最顶尖的学生才考得上。
我摇头:“不晓得呀。”
“上中专好啊。户口上去了,工作也牢靠了。”
“是呀。读了四年出来工作,廿一二岁光景,又是城里人了,谈朋友,讨老婆正好。”
“嗯,真正理想的生活。”
像一个行将成丐的穷汉,从一个衣兜翻到另一个衣兜,我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可以当作借鉴的教训,送给儿子。翻捡出来的东西,是如此庸俗不堪。只一句一生有梦相随,愿儿子的眼中会少一点不屑,多一份欣喜了。(文/身在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