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⑴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⑵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
⑶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岑参#的相关作品[岑参] 石上藤[岑参] 行军诗二首[岑参]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岑参]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岑参]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岑参]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岑参]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岑参] 咏郡斋壁画片云[岑参] 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岑参]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岑参]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岑参] 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岑参] 送裴侍御赴岁入京[岑参] 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岑参] 陪使君早春东郊游眺[岑参] 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纳凉[岑参] 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岑参] 送李司谏归京[岑参]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岑参] 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