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后悔嫁给商人为妻,偏又命运不好,逢上了负心的郎,临走时,说是到东吴去。三年过后,却从广州寄来了信。
东吴: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这首小令从唐女子诗来看,“闺怨”的含意更为显豁。“悔作”、“当逢”,口吻如生,表现出散曲小令开门见山的直露本色。“闺怨”的前提多为夫君别离远出,唐诗往往将这种前提加以隐掩或推衍。除上举的《啰唝曲》外,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其妙味如前人所评:“意其远行,却在近处。总以行踪无定。”看来恰恰同《啰唝曲》的“意其近行,却在远处”反了个向。不过要让读者一览即领悟却不容易,可见唐诗是过于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诗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化含蓄为显露,当然也有别的因素。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不怎么知名;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点绛唇》秋千词,“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云,却为人传诵。可见夺胎前人成作,也不失为出新的一途。
原诗的薄情夫君“只道往桐庐”。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唐方干《思江南》:“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看来唐代桐庐为一交通中心。曲中改成了“别时只说到东吴”。东吴的指谓说法不一,据周祁《名义考》,元明时习以苏州为东吴、湖州为中吴、润州为西吴,苏州在元代确实是繁荣的商业城市。这也说明曲作者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而是根据元代的实际情形更改了“闺怨”的细节。
徐再思#的相关作品[徐再思] 朝天子·西湖[徐再思] 商调·梧叶儿·钓台[徐再思] 双调·沉醉东风·息斋画竹[徐再思] 双调·清江引·苕溪[徐再思] 双调·寿阳曲·梅影[徐再思] 越调·小桃红·花篮区髻[徐再思] 双调·卖花声·雪儿娇小歌[徐再思] 越调·天净沙·探梅[徐再思] 中吕·满庭芳·赠歌者[徐再思] 越调·凭阑人·香印[徐再思] 黄钟·红锦袍[徐再思] 中吕·普天乐·吴江八景·垂虹夜月[徐再思] 双调·殿前欢·钓台[徐再思] 越调·柳营曲·和听雪酒半[徐再思] 中吕·红绣鞋·雪[徐再思]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徐再思] 中吕·朝天子·西湖[徐再思] 双调·蟾宫曲·西湖[徐再思] 双调·卖花声[徐再思] 双调·水仙子·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