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
李煜#的相关作品[李煜]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李煜] 望江梅·闲梦远[李煜] 三台令[李煜] 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李煜] 柳枝[李煜] 开元乐[李煜]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李煜]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李煜] 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李煜] 望江南·多少泪[李煜]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 南歌子·云鬓裁新绿[李煜] 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李煜]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李煜]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李煜] 捣练子令·云鬓乱[李煜] 长相思·云一緺[李煜]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李煜] 采桑子·秋怨[李煜]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