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七夕

  • 隋唐宋
  • 范成大
  • 144
  • 0
  • 2023-03-12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今夜是牛郎织女会面的好时光,这对相会的夫妻懒得再为耕织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娥眉,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

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1、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传说牛郎织女此夜渡过银河相会。

2、双星:指牵牛、织女二星。

3、慵(yōng):懒。

4、娟娟(juān juān):美好的样子。

5、月姊(zǐ):月宫中的仙子。

6、颦(pín):皱眉。农历初七月亮将及半圆,因言满眉颦。

7、风姨:传说中司风之神。原为风伯,后衍为风姨。

8、草草:匆匆之意。

9、争如:怎么比得上。这里是还不如的意思。

10、不抵:不如,比不上。


1、师盛.《历代名词千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267

2、楼霏.《鹊桥仙》.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19

3、刘扬忠.《唐宋词精华分卷》.北京:朝华出版社,1991:765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佳话。


1、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441-442


此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孔凡礼《范成大年谱》淳熙元年甲午,“秋末,周必大有书来。《周益国文忠公集·书稿》卷六淳熙元年《与范致能参政》第二书:‘……今在桂林矣。最后《七夕》篇,尤道尽人间情意,盖必履之而后知耳。奇绝!奇绝!……’《石湖词》有两首咏七夕者,一为《南柯子》‘银渚盈盈渡’,一为《鹊桥仙》‘双星良夜’,二首中《鹊桥仙》尤深挚,或为必大所云之篇。”


1、沈松勤.《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