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赵彦端#的相关作品[赵彦端] 崇安道中[赵彦端] 玉真台[赵彦端] 与诸公会饮昆山放生池亭[赵彦端] 题西隐[赵彦端] 寿皇孙[赵彦端] 昆山吕正之三男子连中神童科盖奇事...[赵彦端] 转调踏莎行·宿雨才收[赵彦端] 隔浦莲近拍·西风吹断梦草[赵彦端] 雪后饮水慧聚寺[赵彦端] 观送迎有感[赵彦端] 忆少年·逢春如酒[赵彦端] 寿皇太子三首·光尧初御六龙天[赵彦端] 寿皇太子三首·子晋吹笙未是仙[赵彦端] 寿皇太子三首·日日龙楼问寝时[赵彦端] 翠微山居八首·岂是栽松待茯苓[赵彦端] 翠微山居八首·炉中无火已多时[赵彦端] 翠微山居八首·茆檐静坐千山月[赵彦端] 翠微山居八首·一池荷叶衣无尽[赵彦端] 翠微山居八首·幼入空门绝是蜚[赵彦端] 翠微山居八首·老老山僧不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