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 隋唐宋
- 李之仪
- 49
- 0
- 2022-06-22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这首词,作于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下片点明题意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 》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李之仪#的相关作品[李之仪] 万年欢·暖律才中[李之仪] 踏莎行·紫燕衔泥[李之仪] 临江仙·初破晓寒无限思[李之仪] 临江仙·青润奇峰名韫玉[李之仪] 江神子·恼人天气雪消时[李之仪]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李之仪] 临江仙·知有阆风花解语[李之仪] 千秋岁·深秋庭院[李之仪] 千秋岁·中秋才过[李之仪] 千秋岁·休嗟磨折[李之仪] 千秋岁·万红暄昼[李之仪] 千秋岁·柔肠寸折[李之仪] 千秋岁·深帘静昼[李之仪] 春光好·霜压晓[李之仪] 怨三三·清溪一派泻揉蓝[李之仪] 水龙吟·晚来轻拂[李之仪] 玉蝴蝶·以三阕见寄[李之仪] 满庭芳·花陌千条[李之仪] 蓦山溪·晚来寒甚[李之仪] 蓦山溪·蛾眉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