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祖择之书

  • 隋唐宋
  • 欧阳修
  • 155
  • 0
  • 2020-09-25

修启:秀才人至②,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其少贱而长穷③,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

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

足下④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

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⑤,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

三代⑥之衰,学校废。

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

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

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

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

是故学者惟俯仰徇⑦时,以希禄利⑧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⑨。

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由此也。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

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

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

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致⑩。

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

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

未知足下之意合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