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和我一样在奋斗的人们。(2)

  • 岁月静好
  • 1001
  • 96
  • 2015-04-07
世间不缺少一个电脑员,却缺少一个李安。 其实, 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剂良药,冲水即食。 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条咒语,默念即灵。 但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曾是在他们青春里呐喊过,失望过,彷徨过,失意过,却未放弃的对理想的坚持。 他们愿意相信自己多于相信别人。他们可以摒弃一切外在的纷扰和杂念,只倾听自己内心的向往和执着。就算是痛彻心扉的失败和挥之不去的烦恼,甚至身体上的折磨都没有内心的空虚和空洞来的无力与可怕。 我想,三毛一定不会期待《哈佛女孩》的故事。我也觉得,Lady gaga 也不会对《黑厚学》感兴趣。 因为哈佛女孩年年有,但是他们却是世界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唯一。她们的独自选择,成就和塑造了她们与众不同。他们的特立独行,另辟蹊径成就了跳脱了平庸的不落俗套。 而那些,单一的模仿和简单的复制只是一条会过时的山寨生产流水线。一样的模子刻一样的人偶。这种成功,没有独自温暖的体温,没有激动人心迫不及待的回忆心跳。所以,它只能是人偶,不是人物。 它没有惨痛的过去,也自然不会迎来辉煌的未来。

4. 龙应台的十八岁,是充满一个海边渔村里的回忆。 是零碎的对小卖部里小孩的袜子,学生的书包,老女人的内衣和男人的汗衫的回忆;是对窄窄马路上巴士,摩托车,把马路塞得乌烟瘴气水泄不通,又突然安静的回忆;还有飘着一股尿臊味,揉着人体酸酸的汗味风扇嘎吱嘎吱响着,孩子摇椅,歌星大声说唱的回忆。 那些十八岁的回忆,远远撑不起一个青春少女完美的梦想。 但是,那个渔村,那些回忆,却成了让她从容面对黑白价值颠倒,权力更迭,帝国瓦解,围墙崩塌还有城邦兴衰的价值。让她在事物被颠倒,被渗透,被解构,被操纵到难辨真假难分是非时,让她清醒的"锚"。让她以最原始的面貌存在与面对。 那个十八岁的小渔村,没有给她足够的知识和背景,却给了她一种能力:悲悯的能力,同情的能力。"使得她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伪装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虽然艰难却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5. 这是龙应台的十八岁的小渔村,我们的"小渔村"又是什么? 或许我们憎恶与焦虑的今天,会不会是奠定我们价值,给予我们力量和坚持的明天呢? 我们是否又会像她一样,当回首告诉安德烈,那些你青春里的困扰而坚持,彷徨却笃定时,我们会重新认识我们的十八岁,那个纷纷扰扰的自己? 是否我们也会像她一样,感谢自己当时的坚定及向往,即便是在最贫瘠的荒凉,也可以诞生最伟大的梦想? 还是说,我们还是会像她一样总是觉得自己很廉价,廉价到只剩下坚持。然后回首才会意识到其实那才是我们最宝贵的拥有? 我们也大可不必在青春的舞台上叹息着明天的还未登台。或者围观,临摹着别人的精彩。 因为,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急功近利的模仿,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是人云亦云的跟随。 也因为,青春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红地毯,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走得步履轻盈还赢得掌声一时, 青春,也是一场自编自导的独幕剧,唯有最艰苦的等待,最艰难的坚持,以及最崇高的坚守梦想,才值得获得最经久不衰的掌声。

6. 如果是我, 请允许我在我的首映之前铺一条长长的红地毯, 华灯初上,让那些盛装打扮,莺歌燕舞的青春胜利者们踏上这五光十色的红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