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先迈开步,再谈挫折是否恰到好处
- 孕产育儿
- 1076
- 19
- 2015-04-18
《恰到好处的挫折》书名很文艺,封面设计很文艺,内页插图很文艺,文章题目很文艺,所以我一度认为这是本文艺的书籍,更偏执的觉得故事的基调也应该是文艺的。 “最美的生活最简单”、“在最深的绝望,遇见最美的意外”、“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不怕和这个世界不一样”、“在自己的世界坚定前行”、“请相信,你在寻找的东西也在寻找你”... ...无论如何,开始我不会把这类题目和成功学联系在一起的,最多不过想到励志文、鸡汤文罢了。
后来我发现,自己还是狭隘了,从来也没有谁告诉过我们,成功学的“大师”们,就不该有文艺的情怀。文艺绝不仅仅只是小青年们的各种小调调。即便更多的是商业运作,投其所好。但破我执的过程,恰恰是开阔思维很好的方式。当文艺遇到成功学,未必不是一种敢于创新。
“在挫折面前,大多数人会停下来,因为他们认识不到这只是旅程的一部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我们越是向恐惧妥协,就越感到人生没有目标。恐惧是一种心理状态,它的强度取决于你认为它有多强,与他人无关。”
“过去,人们相信未来取决于我们周围的变化;现在,人们相信未来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变化。大多时候,我们害怕急需某种东西的状态,结果会错失眼前的良机。”
“有时候,对评价的恐惧意味着我们会主动放弃一些伟大的想法。”
“有时候,最容易让我们退缩的不是失败的刺痛,而是他人的期望。”
“在很多情况下,危险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中,但即便如此,它的威力依旧强大。”
“每一次失败和逆境中都蕴藏着同等利益的种子和优势。我们应对暂时挫折的方式将决定我们所要的最终结果。”
“那些创造性天才都有相似的习惯,他们每天早上醒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着相同的事情。”
... ...
换一种方式表达,这些伪装了的成功学话语,似乎变得更容易接受,更符合我们期待的说话方式。而我们大多数人仍就关注着这类问题,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生活过成自己期待的样子,渴望从别人那里取经,却无奈还是陷于听过太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自己人生的尴尬。
而为什么没有把生活过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原因有时候简单到,多数人仍就停留在想的阶段。这件事我是这么想的,我对这件事的想法是,我觉得,我认为,我想我如果做了会怎么样... ...这些都是他们惯用的说话方式。很多人根本就不去做,连腿都没有迈开,又何来谈挫折是否恰到好处。
用句宿命点的话语,一切自有深意。无论你只是想,还是去做了,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去接受,如果不喜欢,就去改变。可怕的是,又不喜欢,又不改变,那么神也救不了你。
而我,走在自救的路上。(《恰到好处的挫折》书评/斑斓的花)
相关阅读:碰撞和挫折,是一种更深刻的成长